黄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夏丽英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时徽州,地少人多,走出去经商成了唯一的出路,他们背井离乡,在瞬息万变、强手如林的商海中,凭着特有的徽商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近日看了市社科界专家编写的《徽州故事》,感触更深,书中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四个主题选取了100篇历史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真实动人,寓意深刻,犹如一份精神快餐,既满足了当代人们精神饥渴的需求,又如心灵鸡汤,触动着人们对厚重徽文化的思考,有种“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通读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诚信篇”里的小故事及专家、教授的点评,让我对徽商精神的内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尤其是诚实守信的处事风格,令人钦佩。
“诚信篇”里无论是歙县江村的“江公道”,还是“徽州茶叶大王”吴荣寿,他们重质讲信、以诚为本、四海为家、苦心经营,赢得赞誉。窥一斑而知全豹,不难看出,明清时徽商之所以能红极一时,书写着“无徽不成镇”的传说,与徽商的做人原则、经营理念和信奉的准则,即:“诚”和“信”是分不开的,就如徽商杰出代表、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便是抱持“戒欺”信条制售良心药的一位仁商,其关门弟子冯根生,一直把当年胡庆余堂老东家的“戒欺”二字当成了经商的《圣经》,成为现代浙商的代表人物。胡适曾把徽商形象地比喻成“徽骆驼”,一方面道出了徽商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也点出徽商具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拼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徽商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掩卷而思,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徽商形象在脑海里闪现,他们活跃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足迹遍天下,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多,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是徽州人的骄傲。弘扬徽商精神,传承诚信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国无诚信不兴,人无诚信不可。诚信是金,弥足珍贵。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信用机制缺失、道德水平滑坡以及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造成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况,总有那么一些人见利忘义,舍诚弃信,有的欠债不还,甘当“老赖”,有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甚至还有的为一点蝇头私利,竟然丧失天良,在食物中掺杂使假、祸害百姓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损害个人的形象和行业声誉,而且违背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搅乱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究其原因,与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比如个人诚信的征信制度还不健全、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约束、违法成本低等等, 为此,加强诚信建设刻不容缓。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和个人诚信档案,加大联合惩治失信者力度,规范推进信息共享,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者一路绿灯,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信用环境。如黄山市工商局在门户网站建立了“红黑榜平台”,及时公示红黑榜名单、行政处罚情况、产品抽检结果等信息,方便社会公众监督查询,倡导诚信、惩戒失信。近两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织好“全国一张网”,让信用成为宝贵财富,已是不争的事实。信用监管新格局正拉开序幕,这不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建设,也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徽州故事》,熏陶心灵,洗涤尘埃,从先辈们身上汲取精华,以古鉴今,启迪心智,创新理念,传承美德,提升素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