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当前位置 : 

以乡约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市社科专家赴祁门闪里乡村考察调研

来源 : 黄山社科     浏览次数 : 33016     时间 : 2018-05-10
字号: 打印

 
5月9日,市社科联组织我市社科界专家学者赴祁门县闪里镇桃源、磻村和文堂等古村落调研,并在文堂村召开座谈会,重点就文堂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永生主持。

文堂村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北仙寓山麓,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祁门县委宣传部派驻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的陈昌奉认为,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文堂村多剩下老人和妇女,田地无人耕种,土地抛荒现象严重,乡村的发展需要靠旅游带动。文堂乡约文化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是乡村振兴的优势。2017年,文堂实现脱贫并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祁门县文旅公司入驻文堂,投资300多万元收储文堂的十几套民宅和村庄土地,并修建明代一座孝廉牌坊,掀开文堂村旅游发展篇章。目前,文堂正依托黄山市祁红文旅公司,致力发展农业观光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同时筹建中国乡约展览馆等,这些都会成为文堂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听取陈昌奉对文堂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优势的介绍后,杨永生说,此次对闪里镇三个古村落的考察调研主要是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了解祁门西乡的徽州文化,为文堂的乡村振兴助力。与会的徽学专家一致认为,文堂的乡村振兴拥有自然和文化双重优势,特色明显、潜力无限。

现驻闪里镇港上村村扶贫工作队长、市文化委党组成员陈琪认为,文堂处于祁门深山的文化腹地,乡约和文书文化现象特殊,全国少有。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文物、文化的修缮和整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土壤。

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长陈继腾认为,文堂村要实现乡村振兴,第一步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普查、整理和保护;第二步要对现有的人文资料进行提练,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成市场资源;第三步要跳出文堂看文堂,以旅游促进保护,以保护带动乡村,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翟屯建表示,文堂村自然和文化生态很好,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少一些人为破坏,保护好这里的自然和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村民的生活当中去。

黄山学院文学院教授黄立华表示,文堂村传统文本的乡村文化是以乡绅为主的自治组织,内涵十分丰富,它与我国当前依法治国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互为融合,相互补充。文堂村的乡村振兴可对这种文化个性进行全面塑造。

市社科联原党组书记陈平民表示,文堂乡约文化一直影响规范并维护传统乡村的秩序,通过不断的完善改进,对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民革黄山市委原主委程永宁说:“通过走访,感觉文堂村目前的形象效果略次于桃源和磻村。尤其是家家户户锁门的多,村中劳动力极少,这是目前中国乡村的共性问题。但文堂的山水、田园和生态空间完整,这里的地面遗存和古村落肌理具备乡村振兴的要素条件。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他认为,文堂的乡约方式在徽州文化中首屈一指,值得保护和挖掘,是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秩序重要的文化因子。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文堂村正在引进企业发展农业和旅游,规划一定要做好,要尊重专家的意见,要和当地村民取得一致,要创造积聚人气的新气象。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永生强调,文堂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注重点面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体系。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堂乡约为品牌,规划、产业、发展都要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尽可能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同时,在规划上要邀请本土专家参与才能更接地气,更好的将徽州文化深刻内涵融入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与会的郗延红、吴红彦、余永海等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意见,建议在适当的时机举办中国古代乡约与乡村振兴论坛。认为文堂村旅游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旅游发展思路还比较狭隘,建设资金匮乏、旅游人才更是紧缺,应找准着力点,逐步扎实推进。

据悉,文堂村自古人才辈出,明清两朝,诗人、理学家、书画家层出不穷。尤为出名的是明代理学家陈履祥、陈昭祥兄弟,为当时江南一带的大儒,在南京、宣城一带开馆授徒。陈履祥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弟子,受王阳明心学影响极深。1572年,陈履祥受老师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影响,针对文堂当时世风不振的现状,创办《文堂乡约家法》,依靠宗族力量,致力解决村庄社会问题,涉及祖先坟茔管养、山林保护、争讼处置、家庭关系等诸多内容,是当时村庄自治的典范文本。依靠《文堂乡约》,文堂村始终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民风和谐。近年来,随着关于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日益加深,对《文堂乡约》的研究更加广泛。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韩国高丽大学等高校都有专题论文发表。同时,文堂村以《文堂乡约》宣讲为主要内容的祠祭活动,受到社会关注。今年2月9日,文堂村活动被列入安徽省重点传统文化节目。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