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黄山市作为旅游城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对发展工业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当前已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循序渐进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发力,推动工业超常规发展。本文从税收视角剖析黄山市工业发展的现状,论证加快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并提出加速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税收视角的黄山市近年来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税收先抑后扬。2012年以来,全市工业税收整体走势为小幅回收之后稳步上扬。2013年为全市工业税收的最低点,全年入库10.69亿元,比2012年下降6.5%,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仅为16.7%。自2013年之后,工业税收保持增长,2016年全市工业税收总量达到13.36亿元,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上升至20.8%,2014至2016年工业税收增幅分别为9.9%、5.1%、8.2%,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税收向好趋势未变。2012-2016年还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持续放大的五年,营改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等减免税政策一方面直接减少了工业税收总量,另一方面又通过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经济持续下行和结构性减税双重压力之下,全市工业税收的走势反映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1+12”产业扶持政策效果显著,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未来提速更快发展的基础较为扎实。
(二)区县发展差异较大。分地区看,各区县工业税收发展趋势不一致。歙县发展势头最好,从2012年的2.24亿元递增到2016年的3.2亿元,年均增长9.3%,5年来增收的税款占据全市总增收量的半壁江山。屯溪区紧随其后,年均增长6.1%,增长点主要来源于市开发区(税务部门将市开发区税款核算在屯溪区)。总量最大的徽州区和总量最小的黟县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年均增幅分别为3.2%、3.3%,徽州区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发展减缓,有必要加快转型升级再次提速。祁门县和休宁县微幅增长,年均增幅分别为0.4%、0.2%。黄山区是唯一总量下降单位,从2012年的0.89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0.82亿元,年均负增长2.2%。各区县工业税收发展对比情况反映了工业企业所处地域环境的差异,东边区县发展明显好于西边,以旅游为中心的区县发展工业明显弱于其他区县。同时也要看到,歙县工业一枝独秀的走势证明了旅游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完全能够实现快速增长。
(三)主导产业平稳发展。从工业内部行业入库税收看,整体趋向平稳发展。4个主导产业2016年合计入库税收5,1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38.3%,比2012年增收0.52亿元,年均增长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精细化工)2016年入库税收2.16亿元,年均增长6.4%,行业领头地位进一步强化。食品制造业和精制茶制造业(绿色食品)2016年入库税收1.09亿元,年均增长1.6%,增速较低主要是精制茶制造业受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影响税负下降,行业规模扩大但入库税收减少。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电子)2016年入库税收0.94亿元,年均增长5.4%,受家用小汽车普及和市场竞争正反两方面因素影响,优势地位有待强化。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绿色软包装)2016年入库税收0.96亿元,年均下降4.6%,行业税收下降主要受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影响。行业入库税收发展趋势反映了黄山市主导产业作用较为突出,但行业集中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周边比较超出预期。从全市工业税收与全省、周边市比较情况来看,黄山工业税收虽然总量小、占比低,但发展趋势向好。黄山2016年度入库工业税收13.4亿元,占总税收比重为20.8%,占比与2012年相比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年均增幅为4.1%,比总税收年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省和宣城、池州工业税收占比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6.9、9.5、0.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年均增幅低于总税收年均增幅,分别低4.6、6.2、0.2个百分点。唯有安庆发展方向与黄山一致,2016年工业税收占比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年均增幅比总税收增幅高3.9个百分点,但这超快的发展速度主要来源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入库税收的大幅增长。黄山工业税收的逆势发展反映了全市较好处理了发展工业与旅游开发及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可行,工业企业与周边城市相比,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强。
(五)重点企业发展分化。从重点税源企业来看,5年来15户重点企业(入选标准为全市2016年入库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合计入库税收年均增幅为3.4%,比同期全市工业税收年均增幅低0.7个百分点。15户企业中有6户企业负增长,龙头企业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入库税收从2012年的10870万元下挫至2014年的8787万元,之后回升至2016年的10086万元;昌辉汽车电器股份公司降幅最大,从2012年入库税收4685万元逐年下滑至2016年的1317万元,年均下降27.2%。其余9户企业保持增长,其中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龙跃铜业有限公司年均增幅分别为35%、30.8%、20.4%,是黄山工业企业的亮点所在。重点企业缴纳税收的整体趋慢以及部分企业的两端分化反映了全市工业企业中既有小富即安、进取心薄弱导致发展滞缓甚至倒退的典型,也有主动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跨步发展的范例。 二、黄山市加速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展是硬道理,黄山市有加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工业理当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极。首先,近年来黄山市工业在市委、市政府“做强二产”方略的指引下,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困难,保持一定幅度增长,为未来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其次,黄山市的产业结构中,一产不具备大发展的地域条件,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三产受景区承载能力有限、本地人口少等因素制约未来也难有大的突破,唯有二产中的工业最值得期待。最后,工业具有稳定性好、关联行业多等特征,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工业加速发展必然会延伸、传导到其他行业,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形势好转和持续繁荣。
(二)工业加速发展为旅游业注入活力。长期以来,总有一种言论认为黄山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限制发展工业,这显然是一种片面和浮浅的看法。市委、市政府对此有明确的态度,先后提出了 “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指导方针。“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工业是不可抛弃的重要产业。工业与旅游业并不存在发展矛盾,工业的发展可以给旅游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在这一点上国际上早已有成功的范例。最显而易见地是工业发展带来的税收能够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层次和承载能力。我们所要做好的是严格控制工业的准入标准,将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拒之门外。
(三)工业加速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时至今日,黄山市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越积越多,已具备了“化蛹成蝶”的可能性。首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黄杭高铁即将通车,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德上高速、黄千高速、芜黄高速有望开工,未来高铁、高速公路网的辐射范围将更广阔。其次,工业园区基础设置日益完备,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已入驻园区,产业集聚和区域集中的成效逐步显现。再次,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绿色软包装、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未来主攻方向。最后,工业配套上下游行业良性发展,物流、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服务业看齐、接轨周边大城市,“税融通”、“出口退税贷”等政银担保合作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四)工业加速发展是历史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的重要节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给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围绕改革,所有工业企业都将面临方向选择和生存考验。黄山市工业虽没有 “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迫切需求,但由于工业产品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可以分离的特性,参与竞争的市场更广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仍大有可为。此时如果对改革大势漠然待之、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任其随波逐流,必将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历史大潮中退居弱势地位。因此奋力争先、奋勇向前才是当前正确的态度,唯有在各个方面都先行一步,用加倍的努力来提速黄山工业发展,才能站稳历史潮头,不辱使命。
三、黄山市加速发展工业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招商目标,新老合力做大规模。黄山市工业发展依赖老企业的循序发展远远不够,必须要出实招、壮实业,在鼓励老企业跨越发展的同时引入新生血液。一是修订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考核办法,增加和完善有利于引进工业企业的条款,采取各种新型招商方式,深入开展专业、精准、定向招商,强化全过程服务,确保项目能落地、投产快。二是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给予外地企业的优惠政策,同等给予本地企业家和创业者,激发和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优良、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绕开黄山市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人口少等阻力因素,坚持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鼓励企业实施“零地技改”和“机器换人”,引导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四是妥善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将招商决策标准定为能否积累和守护黄山市的优势特征,对税收产出迟但潜力大的企业要有足够耐心,努力培育一批前景远大、发展稳定的工业企业。
(二)争取政策支持,由点到面汇聚优势。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看,深圳、浦东等特区、新区的大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当前黄山市在向上争取政策、积累政策优势方面仍大有可为。一是整理、归集国家、省已出台政策,研究扶持政策、优惠政策与我市的契合点,鼓励企业适用政策,尽最大可能活用、用好已有政策,避免出现“骑驴找驴”现象。二是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大国企要有发现政策利益的敏锐嗅觉、寸土必争的责任意识,在政策出台前、决策做出前及时向上级表明诉求,为黄山市争取更多的政策利益点。三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范围内,积极争取产业、行业扶持政策,用优势行业的先行发展来带动工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用产业挤出效应来倒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四是珍惜安徽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黄山市不仅要搭上车,还要坐前排,争取套上更多的政策光环,从而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处于更为有利地位置。
(三)融入区域发展,自觉定位功能角色。黄山市虽未入选长三角城市群阵列,但规划中的宣城、池州、安庆、杭州地域上已形成对黄山的包夹,未来必然会带动经济协同发展。一是提速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黄山交通枢纽地位,拉近黄山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充分展示黄山的便捷与优势,让投资者自觉自愿地在黄山发展实业。二是加强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生产具有徽文化特色、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推广非遗产品和徽州特色食品生产过程参观游、体验游。三是研究周边长三角城市工业发展的特征、优势和发展方向,结合黄山工业的实际情况,找准站位并强化发展,从而将黄山工业打造成区域产业格局中的重要构件。四是充分发挥三省交界的地域优势,在东向融入的同时加强与衢州、上饶、景德镇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要在工业发展上尽可能互通有无,避免出现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恶性竞争。
(四)抢抓时代机遇,改善供给质量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时代的重大机遇,黄山市工业企业应在提高投资有效性、培育新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做文章,实现高端、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跟踪需求发展阶段和需求潜力空间,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发现需求盲区,挖掘和塑造新需求,让清晰地需求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牵引。二是通过生产创新、管理手段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用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创新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包装,使供应端的创新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内生动力。三是重视流通渠道建设和供应链条完善,选择最适合产品的实体营销方式,打造便捷的售后质保服务体系,鼓励企业成立电商部门和电商分公司,线上线下两翼齐飞确保供需两端通畅。四是加大广告投入力度,研究广告投放策略,把握适当的广告时机,选择最佳的广告媒体组合,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争取用最少的钱达到最优的广告效果,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宣传企业实力。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