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

当前位置 : 

徽州文化精华的生动展示——《阅读徽州》读后

来源 : 黄山社科     浏览次数 : 2905     时间 : 2015-09-20
字号: 打印
                                        ■ 王振忠
   “新安故郡,古歙新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区的徽州,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更有目前所知国内为数最多的民间文书遗存,这些,都使得徽州文化在千姿百态的中华文化中独具一格。
    直到现在,徽州仍然有着丰富的地表文化遗存,举例言之,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牌坊、宗祠、民居遗存较多,尤其是牌坊众多,故有“牌坊城”之称。黄山市徽州区的呈坎村(明清时代属于歙县),这个村落是徽州现存最早的完整方志、南宋淳熙《新安志》作者罗愿的故乡,村中人口虽然并不太多,但却有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呈坎古村落群,另一个是该村的罗东舒祠(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江南名祠“宝纶阁”),这种“一村双国保”的情况不仅在安徽省独一无二,而且在全国亦极为罕见。另外,以黟县的宏村和西递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都说明,在旧徽州的一府六县,尽管历经了数百年的世事沧桑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仍有大批精美的牌坊、宗祠和古民居得以保存,这应当是其他地区所少见的。
    除了地表人文景观之外,还有众多的传世历史文献,这在全国可谓独具特色。徽州遗存的历史文献特别丰富,素有“文献之邦”的美称。当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曾经说过:“宣、歙文献卓绝寰宇。”黄氏这里所用的“宣”、“歙”,是唐代的地理概念,歙州后改为徽州。这段话是指皖南的文献甲乎天下。的确,徽州的方志、族谱、文集,以及民间文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文书,可以说是传统徽州民间记忆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高度珍视。
    众多的地表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得徽州研究的学术前景异常广阔。徽州的地域社会及文化,在明清时代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中国研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之一。也正是由于这种典型意义,许多学科都关注徽州,凡是谈到明清时期南中国的社会文化,一般都或多或少地要涉及徽州或徽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徽学”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
    由于明清时代徽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海内外众多的学者都关注徽州,研究徽州。与此同时,如何将专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普及常识,也仍然有着极大的开拓空间。
    此前,由黄山市一批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阅读徽州》,在广泛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细致收集史料,实地考察,拍摄相关图片,从徽州风光、徽州村落、徽州建筑、徽州商帮、徽州教育、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和徽州人物八个方面,对徽州的历史文化做了几尽全景式的扫描。该书的各位作者皆长期从事徽州社会文化的研究,学有专长,功底扎实。全书以流畅的文笔,精美而珍贵的图片,向世人展示了徽州文化的精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作为先睹为快的最早读者之一,我应当感谢各位专家辛勤的笔耕和实地调查,感谢他们为中国的知识界又提供了一部耐读的优秀读物。
   兹值该书出版之际,我写下上述一段感言,谨此表达衷心的祝贺。
     (作者:著名徽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