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

当前位置 : 

书香情浓记乡愁——《阅读徽州》夜话

来源 : 黄山社科     浏览次数 : 6353     时间 : 2015-09-20
字号: 打印

   

                                          ■ 吴顺辉

    近日,因偶然的机缘,提前得到了由任泽锋先生作序、吴建春先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阅读徽州》一书。夜练归来,坐在书房里,一边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夏雨,一边静静地“阅读”徽州,不知不觉就坠入了“美丽的乡愁”……

                                          漫溢不止的乡愁

    徽州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不仅山水明丽、独步天下、名冠古今,而且文化灿烂、宏富博大、体系完备,是中华大地最具魅力的板块之一,也是地球上最聚眼球的板块之一。为让人们读懂这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和过往今生,编者以深沉的情感在书中营构了无止无尽的“乡愁”。
这在开卷的“序”中就有真性情的流露:“徽州自古就以风光秀美、钟灵毓秀闻名于世,早在南朝时期,梁武帝就曾盛赞‘新安大好山水’”,并从历史文脉上把黄山和齐云山、牯牛降、清凉峰、新安江等一道统归于“新安大好山水”,还归了“徽之黄山”的本真,让人在地理文化上认识了徽州的“山川秀丽”。书的主体内容不仅以“徽州”统贯始终,还将乡绪情丝融入徽州的山水、徽州的村落、徽州的建筑、徽州的商帮、徽州的教育、徽州的艺术,直至徽州的科技、徽州的人物,那山水、那村落、那庭院、那古桥、那书院、那古籍、那古画、那先人,无不“沾”着徽州泥土的芬芳,成为“徽”不去的记忆。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首编”以“登黄山天下无山”、“道教圣地齐云山”、“黄金水道新安江”、“黄山情侣太平湖”和“原始天地牯牛降”并列入题,共同撑托起秀美的“徽州山水”,用科学的理性回避了当下行政区划地理概念的生硬和潜在的无谓争论,照应了“徽州人”、“黄山人”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情怀。这种匠心独具的处理,既符合千百年来“徽之黄山”的既成历史,又让人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和乡土情结的共鸣,加浓了“徽州乡愁”的印记。无论从哪个角度融入,《阅读徽州》都会通过其流淌的乡土情愫、弥散的徽州乡愁,让人们找回了这份久违的感觉,重新唤回了“徽人”精神家园的理性回归。

                                           恬淡优美的画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阅读徽州》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编者犹如一位高超的设计师,在其顶层设计下,藉以作者的团队力量,一任文字的“魔力”在时空穿行、变幻、组合,最终以八编、三十六个章节、九十五个“支点”、二百一十五幅插图组构了全书的“风景”,把徽州的自然美、人文美、发展美进行了一一解码和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一座风光无限的大观园。
    它展示了内容美。在表现自然风光上,选取了黄山、齐云山、牯牛降和新安江、太平湖等五个极品亮点,写照了徽州的“锦绣山河”;在表现灿烂文化上,则按“徽州村落”、“徽州建筑”、“徽州商帮”、“徽州教育”、“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和“徽州人物”七个编章,分别选取若干最具代表性的个体“亮点”进行细致描摹,让人感受出她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而对当下的发展之美也有“靓丽”的呈现,如写出了“百佳摄影点”的开发利用,写出了对自然生态和优秀环境的保护,写出了“百村千幢”和“十六古”的保护利用等等,把现代的人文之美进行了诠释。各编的“概述”善于从“面”上阐述本领域的“徽州全貌”,让人从中领会到与众不同的“徽州内质”。如“徽州风光”的“概述”,不单阐述了风光资源,而且提炼了徽州自然风光的五大特征:高台层叠的地势、山水交融的景致、烟雨迷蒙的感觉、如诗如画的意境、四季分明的物候,让人从总体上把握徽州自然风光特点的同时,体会出徽州的独特之美。这种“点”、“面”结合,很好地把一个立体的徽州在读者的思想和视觉中耸立了起来。完全可以说,书中所选的内容可谓篇篇是精华,个个是经典,真正把准了徽州的“灵魂”,挺出了徽州的“风骨”。
    它展示了文采美。本书在纪实性、说明性的表述中更多地融入了文学性的表达,用散文的、诗化的语言描摹状物,形成了“唯美”的表达方式,使全书散发出一种文化散文的况味。如“徽州风光”中:“徽州的山水,是烟雨中的美人,有漫漫时光中永不消退的俊俏容颜。沿溪行,盘山过,环湖游,顺水漂,置身其中的浓浓韵味,总是令人难以言表。”如“徽州艺术”中:“当我们迈进徽州文化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厦时,使我们眼前一亮的,无疑便是徽州艺术”,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一种表达,把原本枯燥单一的阐述,寓于亲身体验式的描述之中,显得生动、形象、自然,风格清新飘逸,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激发着悦读的渴望,使全书体现出一种“文学美”,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享受,在享受中受到教育。
    它展示了视觉美。运用“美图”来直观地表现徽州的秀丽和富有,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图量丰富、用图大胆。四百多页的文本,而配图则达二百余幅,并且用图大胆,通栏式用图达几十幅;二是图品齐全、文图相宜。图片题材涉及风光、人文、艺术、纪实、人物、生态以及资料等类别,且用图做到了“有的放矢”,在每章节的“概述”中实行综合性组合,而在单项描述时则实行专业应用,做到文图相宜,使所述内容更具直观表现力;三是图质精优、品位高雅。书中的图片“含金量”高,有相当数量的图片是参加各类专项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如“新安如画”一图就获全国“黄山最美油菜花”摄影大赛特等奖。这些图片画面清晰、画质感强、表现细腻,有“好马配好鞍”的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精美的设计和装祯,也让《阅读徽州》得到了“加分”。就是在这种“诗画艺术”的气息里,读者的“视界”里有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徽州。

                                            继往开来的担当

    作为一部叙事载史、颂古励今的“通俗读本”,《阅读徽州》在前序和后记中,都表达了这样的初衷:通过对徽州文化思想价值的研究,梳理和萃取其中思想精华,进一步促进徽州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推动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这无疑倾注了编著者“爱我徽州”、“复兴中华”的审美理想。如“徽州村落”、“徽州建筑”等章节,不光阐述了徽州丰富多彩的物化资源,列举了先人创造的辉煌成就,更表达了今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对古建筑综合保护利用所做的种种努力,体现了当代徽州人的责任担当。全书各编十分注重内在精神的彰显,力求从众多“个性”中把“共性”的东西“拧”出来,通过把一个个丰富饱满的“个体”有机地融合一起,加以理性的归纳和阐述,实现由表到里的延伸、由具体到抽象的解析和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以此提升“书魂”的境界。如“徽州商帮”一改以往徽商人物传记式的写法,而是把徽商创业的内核精神逐一挖掘出来,对每个内质特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生动的阐发,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意义。这种主旨理念,宛如一支曼妙的圆舞曲从悠扬舒缓的背景旋律里异军突起,在字里行间随意地飘逸、漫散,既让人们得到惬意的享受,又于无形中把一种使命担当注入了书的“灵魂”、灌输给了读者,寄予了“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的美好愿望。
   “阅读徽州励新志,书香情浓记乡愁”。作为一部了解徽州资源、风光、历史、人文、风物的“小百科”,《阅读徽州》已理性而庄重地表达了“阅读徽州、感悟未来”的使命。诚愿通过她,让“徽州的灿烂文化与新安的大好山水”永远地“相生相守”,让一个古韵新香的徽州永远地驻留在我们的心里、挺立在大自然的图画中!
                                                                        (作者:黄山市文联副主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