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 : 

专家学者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之十七——韩保江: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十三五”新的思想灵魂

来源 : 黄山社科     浏览次数 : 13766     时间 : 2015-11-25
字号: 打印

    全面建成一个覆盖13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壮举,而且是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壮举。要如愿以偿实现这“第一个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创新是不行的。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渊历史意义。
    的确,回顾改革开放36年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一步一个台阶走到今天并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全都得益于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小康社会”作为一个能够让人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中国现代化奋斗目标,是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的。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翻两番”,他响亮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围绕这一发展理念,他不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平衡发展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代化以及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鲜明地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因为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到底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因此,要完成要作为执政党的这“第一要务”,我们大发展必须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特别是面对国内发展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和手段具体化为“五个统筹”的发展思想。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该如何发展,该如何实现绕不开、躲不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在充分继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等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继续紧紧扭住“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求真务实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不仅充分反应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而且具体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义。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是指导我们“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发展的新的思想灵魂。
    只有“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才能指导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为之不断奋斗的伟大事业,才能最终成就“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