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冰雪未消融,文化扶贫满豪情。1月30日上午,徽州区西溪南镇竦塘村委会会议室内,徽州教育村竦塘暨古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研讨会正在举行,来自市内文化、旅游、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论证“徽州教育村”概念,谋划打造“古徽州教育研学黄金线”旅游产品,用文化因子为扶贫注入新动力,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概念的提出:徽州教育村竦塘
竦塘村有状元桥、状元潭、笔架山、状元舒雅读书台、百年小学等一批教育遗存;竦塘是宋朝诗人、教育家叶梦得后裔迁居地,出了紫阳书院山长曹泾、南唐状元舒雅、徽州师范毕业的抗日女英雄黄宝豫、航空发动机博士叶新荣、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等一批教育名人,徽州教育名家陶行知、黄澍等也与竦塘有缘;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竦塘的郑村,常住人口仅200余人,却出了四五十位教师,既有遍及海内外的教授、博导、专家、学者,也有在徽州本地兢兢业业育人的中小学教师,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教育事业。
而且从第一状元县到徽州府,从陶行知启蒙馆到陶行知纪念馆,从休宁中学到歙县中学,从潈川小学到新安小学,从伊坑小学到安徽省立第四女子中学(隆阜)……这是一条民国时期徽州教育的跋涉之路,这也是一条徽州教育的传承之路,这还是一条徽州文化的解码之路。而,竦塘正好处于这条线的关键位置上,是这条“古徽州教育研学黄金线”上耀眼的一颗明珠,在这里可以透视民国时期徽州教育的一个视角,展现民国时期徽州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一个样本。
鉴于此,“徽州教育村竦塘”概念提出。
观点的论证:教育研学黄金线
针对“徽州教育村竦塘”的概念,市社科联主席杨永生认为,“徽州教育村竦塘”的概念抓住了竦塘的历史文化精华,提炼出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现有资料在古村历史、教育遗存方面挖掘较深较细,跟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乡村振兴战略”是保持一致的,“下一步将考虑将其列为重点课题之一进行深入研究”。市文联主席吴绍辉表示,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新意,也有优势,下一步愿意就“徽州教育村竦塘”的资料挖掘保护、摄影留存、文学创作等方面提供支持。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陈琪表示,通过介绍和资料来看,“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是成立的,思路非常好。但是,竦塘一个村能否带动一条线,这需要一个平台和契机,需要具体的牵头单位、设计方案来操作。
“从古徽州移民历史来看,篁墩是一个中心点,一边到万安,一边到岩寺,呈扇形页面框架打开,而竦塘刚好在这个扇形页面上,竦塘底蕴、遗存都非常丰富,可以此为切入点,以徽州文化为支撑点,打造文化坐标。”黄山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徽学专家汪大白认为,竦塘的文化底蕴、教育历史都有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竦塘在整个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安徽省徽学会理事、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翟屯建说,2008年曾陪同北京图书馆的研究员鲍国强来到竦塘进行专门调研,此后鲍国强就竦塘的文化历史研究专著还在国内外发表过,引起不少关注。他认为,“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概念的提出,定位把握很准。
市巅峰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盛学峰认为,“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概念的提出是个亮点,而且同其他地方的旅游品牌和特色存在差异化,从区位优势和市场营销来说,都没有问题,在目前研学旅游、文化旅游兴盛的大背景下,打造这个品牌和旅游产品非常有可行性。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毕民智表示,将竦塘的特色定位为“徽州教育村”是可行的,但是“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工程很是浩大,在初期可以考虑将竦塘的着重点放在“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的“黄金段”上,这样的定位也好操作。他表示,下一步将组织院内教师、教授、博导等到竦塘踩线,大家一起为竦塘“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的发展出谋划策。
“竦塘名声在外,今天来,听了、看了,有了更多了解。”徽学专家、黄山学院教授方利山说,文化资源和徽州教育是竦塘的亮点,谋划“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的发展充满希望,关键在于定位,要突出人无我有的特色。
产品的打造:“黄金线”大有可为
研讨会上,“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并先后出谋划策,助力“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产品打造。
杨永生说,“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的产品概念非常不错,下一步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之前,旅游市场主要设计推介的是针对徽州文化的研学旅行产品,竦塘可以将其具体化,紧紧抓住“徽州教育”这个点,专注于徽州教育的研学产品打造。
“任何一个产品的打造,落地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个支撑点。”陈琪建议,由统一的牵头单位来操作,将“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上各个村庄的主题特色挖掘出来,用主题串成线,做好竦塘徽州教育村品牌。同时,还应该组织编写竦塘徽州教育村的导游词,挖掘背后的故事,打造古桥、古亭、古民居、古学校等具体的实物景点,“旅游不能光听故事,还得有东西可看。”最后,应该利用好宣传阵地和平台,通过主题征文、摄影、文艺创作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同时打响品牌知名度。
汪大白建议,可以将村史馆定位得更广一些,不仅仅是做竦塘村的村史展示,可以竦塘教育村为点,将村史馆建设成徽州教育展示馆,“徽州教育主题的展示馆,目前在其他地方还没有看到,竦塘挖掘这个点是非常好的,这件事做好了将非常有意义。”
翟屯建认为,竦塘村涉及古代书院、民国教育遗存等,还应该进一步完善,要串点成线,“产品的落地非常重要,研学研什么?能不能满足需求?这个值得重视。”
盛学峰表示,任何产品的打造都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要有核心吸引力和主题产品。竦塘的教育遗存和古村落可以贯穿起来,将闲置的老学校打造成徽州教育展示馆,开设国学馆,让游客可以互动参与体验徽州教育内容。同时,依托当地生态环境、村庄风光,打造农事生态体验游,包括采摘、写生、创作、摄影、古道等零散资源都可以系统规划、整体打造,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方利山说,徽州文化讲到底是对文化的敬畏,崇文重教是竦塘的特色,这也就是对文化敬畏的具体体现,竦塘应该办好村史馆,让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聚集到一起,将竦塘打造成为打开徽州教育的一扇窗。
黄山广电台新闻中心主任汪晖在现场也表示,“徽州教育村竦塘”和“徽州民国时期教育研学黄金线”产品的打造很有前景,下一步他们将结合自身工作特长,从宣传营销角度给予助力。
后记:目前,竦塘村徽州教育展示馆已经在建设中,已争取项目资金约120万元;“徽州教育村竦塘”课题已被省社科联作为重点课题立项,明年5月可结题;中国传统古村落竦塘文化扶贫数据库项目已由省委宣传部公示;《徽州教育村——竦塘》一书已清样,下一步将送进农户、校园;“文化竦塘”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运行;《中国传统古村落——竦塘》专题片及村域文化电子地图已拍摄绘就。近期,还将举办“徽州教育村——竦塘”摄影大赛,进一步展示竦塘自然风光、人文环境,推介竦塘百佳摄影点品牌,助力竦塘文化扶贫。
(方伟)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