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咨政

当前位置 : 

皖南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 黄山社科     浏览次数 : 64036     时间 : 2018-11-14
字号: 打印

皖南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  陈志勇 唐艽)

随着皖南山区农村网上淘宝以及乡村客栈和农家乐等旅游网上销售的不断涌现,互联网已经成为皖南农村经济发的新热点、新动力。皖南农村互联网经济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在农资准备、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每个节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断催生并产生新的农村经济“火花”,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皖南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是推动皖南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皖南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所在。

一、发展皖南乡村互联网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农村互联网经济是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于自身地理资源禀赋原因,相对于平原地区皖南山区农村发展面临两种制约:一是“信息鸿沟”,皖南农村山陡路线,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以往农产品很难快速、方便地销售到大城市、大市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客源市场远,和大城市、大市场有效对接难;二是“生产经营成本高”,皖南山区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难实现,发展农业的人工成本高。而发展农村互联网经济,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建设直接打通到皖南各个乡村的“信息高速公路”,农户可以直接和市场对接,网上销售皖南山货杂粮,乡村旅游可以实现网上宣传、销售、结算,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实现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二)农村互联网经济是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加速器”。目前,皖南山区农业生产面临两种瓶颈:一是由于普通农产品价格“登顶”,而山区生产成本高,农业比较效益低。黄山市耕地零碎,地块较小,生产规模偏小,水稻、玉米、油菜等普通农产品种植效益较低;二是农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部分农产品产销不对路。市场上价格高、销路好的高端有机蔬菜、水产品、药材等种植规模不大。而发展农村互联网,让农民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以便看到前途所在,改变以往的经验主义种养方式,为推动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皖南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加速作用,更有利于立足于皖南山区生态优美、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市场上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和精致农业发展,推进和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和产销一条龙产业链,加速农业加工和农业服务等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农村互联网是皖南农民增收的“新动力”。从黄山市农民收入四大项构成看,工资性占比逐年递增趋势明显,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却呈现逐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区农业经济效益相对偏低,靠农业增收致富的现实压力依然较大。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接近峰值,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外出务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居民非农务工工资增幅也逐步回落;未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必然还要回归到“经营性”收入上来。而发展农村互联网经济,直接打通对外市场,将有效提升山区农户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收入,提升山区乡村旅游的人流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表:黄山市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年份

工资性收入占比

经营性纯收入占比

财产性收入占比

转移性收入占比

2012

48.7%

43.2%

1.5%

6.6%

2013

51.3%

39.7%

2.1%

6.9%

2014

41.0%

38.9%

1.1%

19.0%

2015

40.3%

39.0%

1.4%

19.3%

2016

40.1%

38.9%

1.5%

19.5%

二、 皖南山区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所在 S)

1.绿色生态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标准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绿色、生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黄山作为皖南山区典型代表,境内山水相间,林木茂密,宜居宜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9%,到处是清荣峻茂,溪流清澈。相比皖北及其他平原地区具备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的绝佳环境,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这是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所在。

2.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近年来,黄山市抢抓“电商安徽”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狠抓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2017底,全市3区3县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根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通过对电商平台交易数据进行抓取,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