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咨政

当前位置 : 

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

来源 : 徽州社会科学     浏览次数 : 19170     时间 : 2023-07-10
字号: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近年来,黄山市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文化自信,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打造山水人文之城等“五个之城”,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强势出圈,把独特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突出法治化保护,展现古典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这一脉厚重文化,积极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快灵”立法,为了一座城,出台《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守护一幢房,出台《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保护一本书,出台《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等。持续深化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全面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守住徽文化“筋骨肉”,传承徽文化“精气神”,展现徽文化的美学价值。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建设徽州古建筑保护数据库,投入110余亿元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建筑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黄山市入选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坚持系统研究,先后推出《徽州五千村》《徽州文化大辞典》《徽州古道研究》《阅读徽州》等一批徽文化精品书籍,《徽州百祠》荣获省社科奖二等奖。实施“徽学研究人才培养10303计划”,建立遗产保护专家库、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黄山学员库,组建全国首家非遗职业教育集团。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和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突出国际化传播,呈现人文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迎客松烟花绽放,向世界完美呈现了中国式浪漫,也展现了徽文化的魅力。黄山市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通过价值塑造、理论阐释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精神气质,通过科技赋能、话语创新丰富其数字化表达和艺术化呈现,深入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推动承载徽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破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黄山篇章,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新黄山。强化标识凝练。多角度多层次提炼展示徽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提升徽文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迎客松、马头墙、臭鳜鱼、徽派建筑、徽派园林等徽州文化标识推陈出新。打造国际会客厅。在服务重大外事活动中展现徽州山水人文之美,去年高质量完成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等70多场国家主场外交服务保障任务,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美窗口。加强国际交流。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友好景区增至29个,活跃度居全省第一;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合作,牵手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学院徽州分院、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和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创新举办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世界创意经济峰会等一批全球会展,成功举办徽学学术大会、新安医学发展大会、中国非遗大展、中国双世遗名山对话、黄山文化旅游节、徽菜美食嘉年华等重大活动100多场次,黄山(纽约)文化旅游云推介得到130余家英文媒体转载、1亿多海外读者关注。

突出数字化驱动,展示生活美。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媒介内容生产,推进数字视觉传播,以数字化形式讲好徽文化故事、促进文旅发展,让徽州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沉浸式体验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培育数字创意产业,成立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聚焦智慧文旅、影视演艺、广告会展、创意设计、新媒体服务、动漫游戏等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小红书、米哈游等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去年引进相关项目172个,协议资金338亿元。开发数字藏品,积极搭建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元宇宙,牵手蚂蚁科技率先推出“黄山首款数字文创纪念门票”,首发2022张数字门票16秒售罄,“迎天下·迎客松”、梦笔生花、连理松、臭鳜鱼等10余款数字藏品广受市场追捧。创新举办黄山AR创作大赛,以黄山玉屏景区为场景,从叙事、美学、交互、人文四个维度,向海内外艺术家征集创意作品,以数字藏品开拓文旅融合新天地。

突出年轻化表达,彰显时尚美。拓展多元平台渠道,全面提升传播效能,推进黄山、徽州两大IP年轻化表达、区域化呈现、分众化传播。打造“非遗+”。通过非遗+研学、非遗+节庆、非遗+演艺、非遗+文创,增强游客文化体验,为非遗活起来开辟路径。黄山市现有4个国家级研学基地、22个省级研学基地,先后入选中国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注重非遗活化利用,推出徽州古城、“美在徽州”非遗之旅等系列非遗主题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推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打造非遗文创产品200余件。打造新业态。增强传统文化时尚感和流行度,举办徽州创意坊活动,体验沉浸式汉服古风,提供无人机浪漫飞行,为传统古村落注入时尚元素;实施乡村书屋、咖啡屋“双百计划”,推出呈坎废墟咖啡、九砂轻奢咖啡、岭脚Grayland cafe等咖啡小馆,古朴乡村飘来咖啡香,年轻人成为最大客群。打造新平台。从重阳奇妙游《登高抒怀》舞蹈展示黄山登高赏秋的节日文化,到《边走边唱》在黄山开启与山水人文的精神对话,再到“徽文化·大地艺术季”成功破冰,600年非遗汪满田鱼灯走进游戏、“游”进Z世代,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心灵。

突出当代化利用,培铸时代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市“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汲取丰富营养和奋进力量。丰富文化滋养。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丰富历史文化滋养,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坚持文化惠民,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悦读黄山·书香徽州”行动,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建成739个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19%,“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动文明创建。深入挖掘徽州文化时代价值,推动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实现市域全覆盖,先后涌现91名“中国好人”、800余名“安徽好人”和“黄山好人”,“黄山好人”源源不断涌现,“好人黄山”成为这座城市新的IP。融入社会治理。挖掘徽州文化优秀因子,总结推广“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两次在中央政法委有关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迎客松义警”“解忧杂货铺”等有效做法,全市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基层,基层治理的“大茂样本”“响潭实践”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连续4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成为安徽省唯一三捧“长安杯”城市。推进乡村建设。创新实施美丽乡村“五微”行动,锚定“席地而坐”标准,全面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西递、宏村、潜口、呈坎等一大批古村落再放异彩。

突出创意化赋能,塑造产业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响“吾心安处是黄山、人间有味是徽州”品牌,让黄山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发展乡村旅游。携手农发行全域推广“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注入强大动能,实现政府、银行、企业、集体、村民“五方共赢”。目前乡村旅游已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近十万农民变身景区服务员,去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收入近300亿元。努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完善红色旅游设施,培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去年全市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打响美宿品牌。依托古民居、古村落发展民宿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民宿3215家、占全省70%以上,年经营收入超15亿元,成为备受市场青睐的文化空间、创意空间、创业空间综合体,黄山市跻身全国首批9个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展乡愁产业。大力发展徽派乡村美食、非遗手工制作等乡愁经典产业,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推进徽菜“双百亿”工程,打造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去年徽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壮大古建产业,去年实现总产值18亿元、增长44.3%。深入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高标准建设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带动中药材农业产值超15亿元。大力发展文房四宝、徽州四雕、徽州漆器、万安罗盘等文化旅游商品加工,实施屯溪老街、黎阳in巷、非遗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发展考核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作者系黄山市委政研室)未经作者同意  不得转载转发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59-2355439 传真:0559-2355856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滨江东路7-7号7楼 邮编:244000
Copyright © 2021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皖ICP备19017007号-1 技术支持:黄山智慧城市科技